搜尋此網誌

2014年5月24日星期六

莊子譯文18

壽陵地方有個少年人,特意到趙國大都市邯鄲來學走路的步態,沒有把邯鄲人優美的步態學會,卻把自己原來走路的步法忘掉了,只好爬著回去。

莊子譯文17

宋國有一家善於配製防治皮膚凍裂藥膏的人家,世世代代靠在水上漂洗絲絮謀生。有個外鄉人得知這事,請求以百金購買他們家的製藥秘方。於是他們召集全家族商議,說:"我家憑著這種特效藥,祖祖輩輩幹著漂絮的活兒謀生,所以不過幾斤'黃金',現在,一旦售出這個秘方,就可得到'百金',就賣給他好了。"那個人得到了秘方,便拿去遊說吳王。正趕上越國有內亂,吳王派他領兵去伐越。冬天,和越軍進行水戰,大敗越軍。吳王因此劃出大片土地賞給這個獻藥方的人。同樣是能防治皮膚凍裂的藥,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賞,有的人免不了世世代代漂洗絲絮,這就是所派用場大不相同的緣故啊!

2014年5月23日星期五

莊子譯文16

任公子製造了一個巨大的釣鉤,系上粗而長的黑絲繩,用五十頭閹割過的肥牛作釣餌,蹲在會稽山上,甩動釣竿把釣鉤投入東海,天天下釣,整整一年也沒有釣上魚。過後不久,一條大魚吞下了釣餌,牽拉大鉤沉入海底,四處奔竄,昂頭擺尾,張起魚鰭,攪得海面白浪如山,水波震盪,濤聲猶如鬼哭神號,千里之內,人們被嚇得膽戰心驚。任公子釣到這條魚,把它剖開晾成魚乾,自浙江以東,蒼梧以北,所有的人都飽餐了一頓魚肉乾。不久後,那些才智短淺、喜好道聽途說的人,都驚奇地奔走相告。那些扛著小竿細繩,跑到小溝淺渠邊,等著泥鰍之類小魚上釣的人,要他們來釣取大魚是太難了!那些文飾其淺薄之學而企求高名美譽的人,他們和大智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。所以未曾領教過任公子這樣風度氣魄的人,是不可讓他們參與經邦治世的,那差距真是太大了。

莊子譯文15

住在淺井裡的青蛙對東海的大鱉說:"我真快活呀!出來活動,就可以在井欄之上蹦蹦跳跳;進去休息,就回到井壁的破磚之間。入水而游,水架著我的兩腋,托著我的下巴;踏入泥中,深泥只能淹沒了我的腳背。環視那些孑孓、螃蟹和蝌蚪,有誰趕得上我呢?況且我獨佔這一坑子水、叉開腿站在淺并裡所感受到的樂趣,也可以算是達到極點了。先生,您為什麼不經常到我這裡看看呢?"東海大鱉的左腳還沒有踏進淺井,右腿的膝蓋就被絆住了。於是猶豫了一陣只好退出來,把大海的情況告訴它說:"千里的遙遠,不足以表述它的廣大;千丈的峻高,不能窮究它的幽深。夏禹時候,十年九澇而海水不顯得增多;商湯時候,八年七旱而海水不顯得減少。不因時間的長短而改變,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減,這就是住在東海的最大快樂!"淺井裡的小青蛙聽了這一番話,惶惶不安,手足無措,茫茫然像失了魂一樣。

2014年5月18日星期日

莊子譯文14

北海有一條巨魚,它的名字叫做鯤。鯤的體積之大,不知道有幾千里。變化而成巨鳥,它的名字叫做鵬。鵬的巨大脊背,也不知有幾千里之大。奮翅而飛,它的翅膀就像天邊的雲。這只鳥,當海動風起時就遷飛到遙遠的南海。那南海是個天然的大池。<<齊諧>>這部書,是記載怪異之事的書。<<齊諧>>上說:"當鵬遷飛南海的時候,激起浪花三千里,然後環繞著大旋風而直上九萬里高空,它是乘著六月海動而起的大風飛離的。"野馬般的霧氣,空中的遊塵,各種活動的生物都是被風吹蕩而運動的。天空蒼蒼茫茫,那是它的本色嗎?它的高遠深邃是沒有盡頭的嗎?大鵬從高空看下面,就是這樣的景象。再說,水若積聚不深厚,那麼它負載大船就沒有足夠的浮力。把一杯水倒在窪地,那麼放進一根小草便可當作船而浮起;倘若放上一個杯子,那就要被粘住,這是水淺而"船"大的緣故。如果風力積聚得不強勁,那麼它承負鵬的巨大翅膀就沒有力量。所以,(大鵬只有飛上)九萬里的高空,大風才能積聚在它的身下,然後才能乘著風力,背負青天,再沒有什麼可阻遏它,然後才能飛往南海。蟬和小鳩卻譏笑大鵬,說:"我們用盡氣力飛了起來,撞到榆樹、枋樹梢頭就停下來,有時或許還飛不到,便投落到地上也就算了,為什麼要到九萬里的高空再往南飛呢?"到郊野去的人,只要吃下三團飯出行,回來後肚子仍然很飽;到百里之遠的地方,頭天晚上便要備好乾糧;到千里之遙的遠方,就需要出行前三個月備集乾糧。蟬和小鳩這兩隻蟲鳥又知道什麼!小智不會了解大智;短壽不能了解長壽。怎麼知道是這樣呢?那朝生暮死的菌蟲就不懂得早晚之分;那春生夏死、夏生秋死的寒蟬就不知道什麼是一年的時光,這些就是"小年"。楚地的南方有一隻靈龜,它以五百年為一個春季,五百年為一個秋季;荒古時代還有一棵大椿樹,它更以八千年為一個春季,八千年為一個秋季,這就是"大年"。但現今世人只知道有個彭祖以長壽而聞名,(一說到長壽),大家都拿他來比配,這豈不是太可悲了嗎?

莊子譯文13

紀渻子替國王馴養鬥雞。過了十天,王問道:"雞馴好了嗎?"答道:"不行,正浮躁驕傲著呢!"過了十天,王又問。他回答說:"不行,它聽見別的雞啼叫就應和,看見別的雞撲來就應戰。過了十天,王又問。他回答說:"還不行。它看見別的雞還怒目而視,且氣焰很盛。"過了十天再問他。這時紀渻子答道:"差不多了。它聽到別的雞在周圍鳴叫,神色毫無變化了。"走向前去一看,果然就像一隻木雞,它的性情已經修煉成熟了。別的雞沒有敢與它應戰的,見到它轉身就逃跑了。

2014年5月15日星期四

莊子譯文12

梓慶砍削木頭做鐻(樂器),做成後,看見的人都驚訝它有如鬼斧神工。魯國國君見了梓慶便問道:"你憑什麼妙法做成這個鐻呢?"梓慶回答說:"我只是個工匠,哪有什麼妙法?不過,有這麼一點可以說說。我在做鐻之前,從來不敢耗損精神,一定要齋戒讓心神寧靜。齋戒到三天,內心便不敢懷有領取賞賜爵祿的念頭;齋戒到第五天,便把他人一切有關譭譽巧拙的議論不放在心上了;齋戒到第七天,有一種超然之感,連自己還有四肢形體也忘掉了。在這個時候(進入了這樣一種狀態),一切朝廷之事都忘記了,我的技巧得到高度專一而外界的任何干擾都消失了;然後我才進入山林,細心觀察大自然中鳥獸的天然情狀,一旦心有所得,在我的眼前便展現出一個完整的(飾有鳥獸圖形的)鐘磬架子,然後才動手製作;不然便不動手。這就是以我的自然心性去契合鳥獸的自然神形,製成的器物被驚疑為鬼斧神工,恐怕就是這個緣故。"

2014年5月14日星期三

莊子譯文11

顏淵問孔子說:"有一次我從觴深那個渡口渡過,那擺渡的人駕船的技巧神妙極了。我問道:'駕船可以學會嗎?'他回答說:'可以。會游泳的人很快就可以學會;至於那些會潛水的人,即使從未見過船,一旦見到,便能夠輕巧地駕駛。'我再問他為什麼,他就不告訴我了。請問他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?"孔子說:"會游泳的人很快就會駕船,是因為他熟悉了水性,對水不懷恐懼;至於那會潛水的人從未見過船也能輕巧駕駛,那是因為他把深淵看作陸地上的小土丘一般,看待翻船如同車子在坡路上打滑倒退幾步。即使翻船退車萬種險情出現在他面前,都能鎮定自若,不會心慌意亂,到哪裡不能保持從容的心態呢?一個搞賭博的人,用瓦塊當賭注的時候,賭起來沒有負擔,心靈手巧;用銅鉤作賭注的時候,心中便有所顧忌;用黃金作賭注的時候,賭輸的恐懼會使他心神昏亂。賭的技巧本來是一樣的,但是由於心裡有了負擔,表現出來的技巧就大不一樣,這就是看重外物的結果。凡是看重外在之物的人,內心一定是笨拙的。"

莊子譯文10

孔子在呂梁觀賞山水,瀑布高懸三十仞,水花遠濺四十里,黿鼉魚鱉都無法游經這裡。忽見一個男子跳了下去,孔子以為他是有什麼痛苦而想自殺,便讓他的學生順著水流趕到下游截撈。卻見那人在數百步的地方又浮了出來,披散著頭髮,唱著歌曲,從容地游到堤岸邊。孔子趕忙跟上去問他,說:"我還以為你是鬼呢,仔細一看,原來你卻是人。請問,你游水有什麼秘訣?"那人答道:"沒有,我沒有什麼秘訣。我憑著人我本能開始了我的生活,又依靠人的適應性而成長,順乎自然而成功。和漩流一起沒入水底,和湧流一道浮出水面,完全順從水性而不任意妄為。這就是我能自如地進出急流的緣故。"孔子又問:"什麼叫憑本能開始生活,靠適應性而成長,順乎自然而成功呢?"回答說:"我出生在山地而安於山地的生活,這是固有的本能;後來在水邊長大便安於水上浮游,這便養成了水性;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能這樣而結果這樣,這就是順乎自然。"

莊子譯文9

孔子到楚國去,從一片樹林中經過,看見一位駝背老人正拿著一根竹竿在粘蟬,(一個一個),就好像從地上拾取東西一樣容易。孔子問道:"您真靈巧呀!有什麼訣竅呢?"駝背老人回答說:"我當然有訣竅。經過五六個月的訓練,能在竹竿頂端累疊兩個泥球而不掉下來,那麼粘蟬就很少失手;若能累疊上三個泥球而不掉下來,那麼失手的情況最多不過十分之一;若能累疊上五個也不掉下來,那我從樹上粘捕蟬就像在地上拾東西一樣容易了。我的身軀站得這樣穩定,就像樹墩子一動不動;我的手臂拿得這樣平穩,就像乾枯的樹枝一樣紋絲不動。天地雖大,萬物雖多,我心目中只知有蟬翼。我從不左顧右盼,紛繁的萬物也干擾不了我對蟬翅膀的注意力,這樣,我怎麼會捕捉不到呢?"孔子聽了,回過頭來對他的學生說:"用心專一,便會像神明那樣靈巧,這就是駝背老人所說的道理啊!"

莊子譯文8 (中華書局)

庖丁替梁惠王宰牛,他手所觸、肩所倚、足所踩、膝蓋所頂的地方,無不發出清晰的聲音;牛刀一進,每個動作都跟一定的音調相和:合乎<<桑林>>之舞的旋律,合乎<<經首>>樂章的節奏。梁惠王不禁高聲讚嘆說:"啊!妙極了!你的技藝怎麼達到了這樣高超的地步呢?"庖丁放下刀,回答說:"我所喜愛的是道,已經遠遠超過了技藝。當初我剛學宰牛的時候,眼中所見到的都是整頭的牛;三年之後,在我心目中已沒有完整的牛了。現在我宰牛,只用心神來領會,而不用眼睛來觀看,感官停止了功能,精神心智活動在自如運行。順著牛體骨肉的自然構造,把刀插進筋肉的間隙中,導向骨節間的一個個竅穴,全都是順著其固有的結構來解剖。即使是筋絡骨肉交錯聚結之處,都沒有一點妨礙,何況那些大骨頭呢!技藝優良的廚師一年更換一把刀,因為他用刀只是割肉;一般的廚師一個月就得更換一把刀,因為他們用刀不是砍便是剁。如今我的刀已經用了十九年了,用它宰過的牛也有數千頭了,而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鋒利。那牛體的筋肉骨節間自有它的間隙,而我的刀鋒卻比它還要薄;用這樣薄的刀鋒切進骨節的空隙,真是寬寬綽綽,對於刀刃的運轉迴旋來說是有足夠的活動餘地吧!所以,這樣用了十九年,而刀刃還像是剛從磨石上磨過一樣。儘管如此,每當遇到筋腱骨節聚集交錯的地方,我看到不易下刀,便格外小心而不敢大意,目光為之而專注,動作為之而緩慢,運刀異常輕微,牛就嘩啦解體了,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樣,牛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呢!我提著刀站起來,環顧四周,為此而悠閒自得、心滿意足,把刀擦拭乾淨藏入鞘中。"梁惠王說:"真是太好了!"

2014年5月12日星期一

莊子譯文7

莊子與惠子一同在濠水的橋上遊玩。莊子說:"白鰷魚悠哉悠哉地游來游去,這就是魚的快樂啊!"惠子說:"你不是魚,怎麼知道魚的快樂?"莊子說:"你不是我,又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?"惠子說:"我不是你,當然不知道你;你也不是魚,所以你不會知道魚的快樂,這是完全可以斷定的。"莊子說:"請把話題從頭說起吧!當初你說'你怎麼知道魚兒的快樂'這句話,就是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兒快樂才來問我的。我來告訴你: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魚兒的快樂啊!"

莊子譯文6

夜來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,翩翩飛舞的一只蝴蝶,根本不知道自己原來是莊周。忽然醒了過來,僵臥著的分明又是莊周。不知道是莊周做夢化為蝴蝶,還是蝴蝶做夢化為莊周?莊周與蝴蝶一定是有所區分的,它們之間的轉變就叫做"物化"。

莊子譯文5

從前有一隻海鳥停留在魯國都城的郊外,魯國國君把它迎進太廟,大擺酒宴,為它奏<<九韶>>之樂來取悅它,備上豬牛羊三牲供它享用。海鳥卻目眩心悲,不敢吃一塊肉,不敢飲一杯酒,三天就死了。魯國國君的這種做法,是用供養人的方式來供養鳥,不是用供養鳥的方式來供養鳥啊!

莊子譯文4

南海的大帝名叫儵,北海的大帝名叫忽,中央的大帝名叫渾沌。儵與忽常常同赴渾沌的地域裡相聚,渾沌對他們非常友善。儵與忽商量要報答渾沌的情誼,說:"人都有七竅,用來觀看、聽聞、飲食和呼吸;唯獨渾沌沒有,我們來試試給他開鑿七竅吧!"他們每天給渾沌鑿一竅,鑿到第七天,渾沌就死了。

莊子譯文3

道路是人走出來的,事物的名稱是人叫出來的。可自有它可的原因,不可自有它不可的原因。是有它是的原因,不是有它不是的原因。為什麼是?自有它是的道理。為什麼不是?自有它不是的道理。為什麼可?自有它可的道理。為什麼不可?自有它不可的道理。一切事物本來都有它是的地方,一切事物本來都有它可的地方。沒有什麼東西不是,沒有什麼東西不可。所以小草和大木,醜癩的女人和漂亮的西施,以及一切千奇百怪的事情,從"道"的觀點來看都可通而為一。萬物有所分,必有所成;有所成必有所毀。所以一切事物從"道"的觀點來看就沒有完成和毀壞,而都復歸於一個整體。

2014年5月10日星期六

莊子譯文2

南郭子綦憑靠躺椅而坐,仰首向天緩緩地呼吸,那木然的樣子好像精神脫離了軀體,進入了超越自我的境界。他的弟子顏成子遊侍立在他的身前,問說:"怎麼呀!真可以使軀體像乾枯的枝木,使心靈像熄滅的灰燼嗎?您今天憑椅而坐的神情和以往憑椅而坐的神情大不相同了!"子綦回答說:"偃,你問得正是地方!剛才我已經沒有了自己,從而摒棄了自我的偏執,你知道嗎?你聽過人籟的音響,還沒有聽見過地籟的音響吧!或許你聽見過地籟的音響,卻沒有聽過天籟的音響吧!"子游說:"學生冒昧請問這其中的究竟?"子綦說:"大地吐發出來的氣,它的名字就叫做風。它要麼不發作,一發作千千萬萬的孔竅便會怒吼起來。你難道沒有聽過長風呼嘯的聲音嗎?那崇山峻嶺,高大盤迴的地方,百圍大樹上的不同竅穴,有的像鼻孔,有的像嘴巴,有的像耳朵,有的像酒蠱,有的像杯圈,有的像春臼,有的像深池,有的像淺窪;那發出的萬種聲響,有的像湍流激盪的聲音,有的像羽箭發射的聲音,有的像大聲叱呵,有的像輕輕抽吸,有的像放聲呼叫,有的像痛哭嚎啕,有的像歡歌笑語,有的像哀切感歎。真是此呼彼應,猶如協奏,前面的風嗚嗚地唱於,後面的風呼呼地喁。清風徐緩傳出的是小和,長風疾勁傳出的是大和。迅猛的大風一旦停歇,千竅萬穴都空寂無聲。你豈不見那樹木的枝葉還沒有完全停止搖動嗎?"子遊說:"看來,地籟就是各種孔竅發出的風聲,人籟就是那笙簫之類樂器吹出的樂聲,那麼請問天籟又是什麼呢?"子綦說:"那天籟,儘管吹出的聲音千殊萬異,但都是發聲於各個竅孔自身,出於自然,鼓動它們發聲的還有誰呢?"

莊子譯文1

秋汛應時到來,百川之水都匯流到黃河。主流河道變得極為寬闊,兩岸及河中水洲之間,連牛馬的形狀都分辨不清了。這景象令黃河之神揚揚自得,以為普天下的盛美都集中在這裡了。他順著河流向東而去,抵於北海,向東方縱目瞭望,竟看不見大海的邊際。這時河神方收斂起揚揚自得的笑容,仰望海神而感嘆說:"俗語說'聽了許多道理,便以為天下的人再沒有誰能與自己相比'這話說的正是我呀!而且我還曾聽說有人小瞧孔子的見識和輕視伯夷的義行,起初我不相信;如今我看見您這樣浩淼無涯,博大深邃,倘若我不是來到您的門口,可就太危險了,我就要永遠被曉悟大道的人所取笑了。"北海之神說:"井底的蛤蟆之所以不能對它談論大海,因為它拘囿於自己狹小的天地裡;夏季的蟲子之所以不能跟它們談論冰雪,因為它受到生存時間的限制;孤陋寡聞的書生之所以不能跟他談論大道,因為他所受的片面教育桎梏了他的思維。現在你從河岸上走了出來,看到了浩淼無涯的大海,才認識到自己的渺小鄙陋,這才可以跟你談論大道了。天下的水,沒有比海更大的;千萬條河川都流歸這裡,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停歇,可大海卻不盈滿;海水從尾閭排漏出去,不知道什麼時候停歇,而大海從未虛竭。無論春季還是秋季,它的水量始終沒有變化;不管洪澇還是大旱,對它都沒有影響。它的容量遠遠超過江河的流量,已經不能用數量來計算。但我從未因此而自傲,我自認為從天地的運化中具有了形體,從陰陽交感中秉受了生氣,自己在天地之間的位置,就如同小石頭、小樹木在大山上一樣。我總是思量自己見識太少,又怎麼敢自滿自誇呢?計算一下四海存在於天地之間,不就像蟻穴在大澤裡一樣嗎?計算一下九州存在於四海之內,不就像小米粒在大糧倉裡一樣嗎?物類名稱的數目有萬類之多,而人類只是其中一類;人群聚居於九州,莊稼穀糧生長之地,舟船車馬通達之處,個人又只是人類中的一份子罷了。將個人和萬物比起來,不就像一根毫毛長在馬的身上一樣嗎?五帝所禪讓的,三王所爭奪的,仁人所憂慮的,賢士所操勞的,全都是這毫毛般的東西罷了!(對這種東西)伯夷辭讓它以獲取名聲,孔丘談論它以顯示淵博,這都是他們自滿自誇的表現,不正像你剛才因河水漲溢而自以為無人可比一樣嗎?"

2014年5月1日星期四

論語譯文一一三

季氏將要進攻顓臾。冉有、子路去見孔子,說:"季氏準備對顓臾用兵。"孔子說:"冉求啊!這難道不應該責備你嗎?顓臾,過去先王封他來主持東蒙山的祭祀,而且又在國境之內,是國家的臣屬。為什麼要討伐它呢?"冉有說:"季孫要這樣做,我們兩個都不同意。"孔子說:"冉求啊!周任有句話說:'能夠盡力就任職,不能就離開。'遇到危險不扶持他,要摔倒了不扶持他......"冉有說:"顓臾的城牆堅固並且靠近費邑,現在不奪取,將來一定會成為子孫的禍害。"孔子說:"冉求啊!君子討厭那種不說是自己貪心,還一定要編造一套藉口的行為。我聽說,無論是諸侯或者是大夫,不應擔心人口少(財富少)而應擔心財富不均;不應擔心財富少(人口少)而應擔心境內不安。公平就不會有貧窮,和睦就不會嫌人口少,平安就不會被顛覆。假如這樣,遠方的人還不歸服,就努力搞好仁義禮樂的政教來吸引他們。當他們被吸引過來以後,就使他們安心。現在由和求你們兩個輔助季孫,遠方的人不歸服而不能設法吸引,魯國境內分崩離析也不能加以保全,卻要策劃在國內興兵動武。我怕季孫氏的憂患不是顓臾,而是魯哀公了。"

論語譯文一一二

魯定公問:"一句話就可以振興國家,有這樣的事嗎?"孔子回答道:"對於好話也不可以有這樣高的期望。有這樣一句話:'做君主難,做臣子也不容易。'如果知道做君主艱難,(就會認真地去做,)不就近乎一句話可以振興國家嗎?"(定公又)問:"一句話可以使國家滅亡,有這樣的事嗎?"孔子回答道:"對於壞話也不可以有這樣極端的估計。有這樣一句話:'我做君主並不快樂,只是說話無人敢違抗(才使我快樂)。'如果好話無人敢違抗,不也是件好事嗎?如果壞話無人敢違抗,不就近乎一句話可以使國家滅亡嗎?"

論語譯文一一一

季康子向孔子請教政治問題。孔子回答說:"政治,就是使人們走正道。您帶頭走正道,誰還敢不走正道?"

論語譯文一一零

齊景公向孔子請教如何治國。孔子回答說:"君主要像個君主,臣子要像個臣子,父親要像個父親,兒子要像個兒子。"景公說:"講得好啊!真要是君不像君,臣不像臣,父不像父,子不像子,雖然國庫裡有糧食,我能吃得到嗎?"

論語譯文一零九

子貢問如何治國。孔子說:"糧食充足,兵器充足,民眾就信任你了。"子貢說:"假如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項,在糧食、兵器、民心三項中先去掉哪個?"答:"去掉兵器。"子貢說:"假如迫不得已還要去掉一項,在糧食與民心兩項中先去掉哪個?"答:"去掉糧食。去掉糧食,不過死亡,但自古以來人人都免不了死亡。如果民眾對政府缺乏信心,國家就無法存在。"

論語譯文一零八

魯定公問:"君主役使臣子,臣子侍奉君主,應該怎樣做?"孔子回答道:"君主役使臣子要按照禮制,臣子侍奉君主要做到忠誠。"

論語譯文一零七

孔子說:"用政策來引導,用刑罰來約束,民眾只暫時免於刑罰卻沒有羞恥之心。用道德來引導,用禮儀來約束,民眾不但有羞恥之心並且會人心順服。"

論語譯文一零六

孔子說:"用德行治理國家,就像北極星,在一定的位置上而所有的星星都圍繞著它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