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

道德經譯文22

(經) 大道廢棄, 才提倡仁義; 智慧出現, 才產生偽詐; 家庭不和, 才顯出孝慈; 國家昏亂,才見出忠臣。
(傳) 民眾有真常的本性, 紡織而衣, 耕種而食, 這就是共同的本能; 渾然 (與物) 一體而不偏私,名為自然放任。所以, 盛德的世代, 民眾行為厚重, 樸拙無心。在那個時候, 山中沒有小徑和隧道, 水澤上沒有船和橋樑; 萬物眾生, 比鄰而居; 禽獸成群, 草木繁盛。因而禽獸可以牽著遊玩, 鳥鵲的巢穴可以攀援上去窺看。
        盛德的世代, 民眾和禽獸居住在一起, 和萬物並聚在一塊, 哪裡知道君子小人呢! 人們都不用智巧, 本性就沒有離失; 都沒有貪慾, 這就是純真樸實; 純真樸實而民眾得以保持本性。等到聖人出來, 急忙於求仁, 汲汲於求義, 而天下便開始迷惑; 縱逸求樂, 瑣碎為禮, 而天下就開始有分別。所以, 完整的木頭不被分割, 怎麼會有犧樽! 白玉不被毀壞, 怎麼會有珪璋! 道德不被廢弛, 哪需提倡仁義! 性情不被離棄, 哪裡要用禮樂! 五色不被散亂, 怎麼會有文彩! 五聲不被錯亂, 怎要應合六律! 砍削原木來做器具, 是工匠的罪過; 毀壞道德而求仁義, 這就是聖人的過失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