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經) 可以用語言表述的道, 就不是恆常之道; 可以講出來的名, 就不是真常之名。
(傳) 少知說: "四方之內, 六合之中, 萬物從哪裡產生?"
大公調說: "陰陽相應, 相消相長; 四時更迭, 相生相殺。欲、惡、去、就, 於是萬物突然而起; 雌雄相分相合, 於是萬物常存。安危相互更易, 禍福相互產生, 緩急相互交替, 聚散因此形成。這是有名實可以識別的, 有精微可以記認的。依隨時序的規律, 橋起而運行的變化, 物極則反, 終而有始, 這是萬物所具有的現象。言論所能窮盡的, 智慧所能達到的, 限於物的範圍罷了。識道的人, 不追究萬物的消逝之所, 不探求萬物的起源, 這是議論的終止之處。"
少知說: "季真所說的 '莫為', 接子所講的 '或使', 兩家的觀點, 哪個符合萬物生成的情狀, 哪個偏離了萬物生成的道理?"
大公調說: "雞鳴狗吠, 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。然而, 即使有大智慧的人, 並不能用語言來說明它們為什麼會嗚、吠, 也不能用心意去猜測它們嗚、吠之後會做什麼。由此分析起來, 精微至於無比, 廣大至於無限, 斷言或有所使, 肯定莫有所為, 都不免是在物上立論, 終究是過而不當。'或使' 的說法太拘泥, '莫為' 的觀點則太玄虛。有名有實, 是物的範圍; 無名無實, 不屬於物的範圍。這可以言說, 可以意會, 但越說就越遠。沒有產生的不能禁止, 已經死亡的無法阻止。萬物的死生對人來講並不是遙遠之事, 但其中的道理卻並不可見。或有所使, 莫有所為, 都是疑惑所立的假設。我觀察萬物的本源, 它們的來源無窮; 我尋求萬物的跡象, 它們的未來無盡。無窮無盡, 語言無從表達, 這和萬物的生成是同一個道理。'或使' 與 '莫為', 是人們言論的依據, 而與物相終始, 不離於物。道不可以執著於有, 有也不執著於無。道這個名稱, 乃是權宜之稱。'或使'、'莫為' 的主張, 都局限於物的一隅, 怎麼能明白大道? 言論如果足以明曉大道, 那麼終日所言都是道; 言論如果不足以明曉大道, 那麼整天所講的都是物而已。道是物的極至, 言論和沉默都不足以表達; 既不言說又不沉默, 這是議論的極限。"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