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

道德經譯文8

(經) 虛空的變化永不停息, 這就是微妙的母性。微妙的母性, 是天地萬物產生的根源。它連綿不絕地永存著, 作用無窮無盡。
(傳) 孔子去見老聃, 老聃剛洗完頭, 正披散著頭髮等待晾乾, 凝定而立好像是木頭人。孔子屏隱於門下等待他。過了一會兒見了面, 孔子說: "是我的眼睛花了呢, 還是真的呢? 剛才先生形體直立不動有如枯木, 好像超然物外而立於大 '道' 之中。"
        老聃說: "我遊心於萬物的本始。"
        孔子說: "這是什麼意思呢?"
        老聃說: "心困而不能知曉, 口合而不能言說, 試著為你講個大概的情形。至陰嚴寒, 至陽炎熱, 嚴寒出於天, 炎熱出於地, 兩者相互交融而萬物化生, 也許是萬物的規律而看不到它的形象。死生盛衰, 時隱時顯, 日遷月移, 無時不在起作用, 然而卻看不到它的功績。生有所由起, 死有所歸趨, 始終循環無端而不知道它的窮盡。如果不是這樣, 又有什麼是它的根本呢?"
        孔子說: "請問遊心於此的情形?"
        老聃說: "達到這樣的境界, 至美至樂, 得到至美而遊心於至樂, 稱為至人。"
        孔子說: "希望聽聽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。"
        老聃說: "吃草的動物不怕變換草澤, 水生的蟲兒不怕變換水塘, 只作小的變化而沒有失去其根本的需要, 喜怒哀樂之情就不會侵入胸中。天下萬物都有一致之處。了解它們的一致之處而同等地看待萬物, 那麼四肢百骸如同塵垢, 而死生終始的變化如同晝夜的循環, 沒有什麼能擾亂其心, 何況是得失禍福的分別呢! 捨棄得失禍福如同丟泥土一樣, 是因為知道自身比得失禍福更可貴, 知道可貴在於我自身就不會在得失禍福的變化中喪失自我。而且事物千變萬化沒有窮盡, 有什麼值得困擾於心的呢! 得道之人明白這個道理。"
        孔子說: "先生德配天地, 還用最高明的道理來修心, 古代的君子, 誰能脫離 (最高明的道理而不修心) 呢?"
        老聃說: "不是這樣。水自然湧流, 不是有意去做, 自然而然。至人養德, 不修而德不離, 就像天自然高, 地自然厚, 日月自然明, 又何必修呢?"
       孔子出去, 告訴顏回: "我對於大道的了解, 豈不像酒甕中的小飛蟲麼! 如果不是先生啟發我的蒙蔽, 我真不知道天地的大全呀!"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