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24年11月20日星期三

《明周文化》ADHD

【情緒健康】過度活躍症未必是一種疾病?

《經濟學人》︰強迫他們適應「正常」的生活,或會糟蹋他們的天賦

談及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(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, 下稱ADHD),以往總會令人聯想起過分好動、難以集中的小孩,英國雜誌《經濟學人》早前刊登一篇文章,指出各個年齡層的ADHD患者正在大幅增長,當中以年輕及中年女性的升幅最大。當ADHD變得愈來愈普遍,有專家開始質疑,應否視之為一種疾病。

英國醫療智庫The Nuffield Trust指,當地約有二百萬人患有ADHD,佔人口的百分之四。英國國民保健署數據顯示,二零一八年至二零二三年間,ADHD的藥物處方量增加一倍之多。《經濟學人》引述數據,發現在美國二萬六千間診所和醫院中,ADHD患者於二零二零年至二零二二年間上升百分之六十。

研究人員認為,上述的升幅,不僅讓人更了解ADHD對女性的影響,同時顯示在急速發展的世界中,能令我們分心的事情愈來愈多,變相令ADHD患者更難自處。升幅之大,更讓愈來愈多專家質疑——究竟應否視ADHD為一種疾病?

「問題兒童」可能是「天才兒童」?

《經濟學人》引述專家意見,指出ADHD可能只是神經多樣性(Neurodiversity)光譜上的其中一點。神經多樣性的概念,由澳洲社會學家Judy Singer提出,用於形容腦部功能發展有所不同的人士,包括過度活躍症、妥瑞氏症、語言障礙及學習障礙等。Judy Singer認為,這些人士的特質,不應被視為疾病,而是大腦的另一種運作方式,神經多樣性人士具有的特質,或許會被視為「問題」,但若能好好利用,則是他們的「優勢」,強迫他們適應「正常」的生活,或會糟蹋他們與生俱來的天賦,甚至增加他們患上驚恐及憂鬱症的風險。

對有嚴重症狀的ADHD患者而言,藥物或心理治療能協助他們完成學業及工作。但大部分的ADHD患者所需要的,其實只是一個讓他們發揮所長的環境,身處適當的環境之中,就能令他們的症狀變得輕微,甚至是完全消失。

專家認為,與其採用藥物治療,嘗試調整教室及工作場所的文化,或者是更明智的做法。《經濟學人》指,在位於英國南部的城市普茲茅斯(Portsmouth),當地的教師目前已接受與神經多樣性的訓練,透過觀察學童的說話能力、能力水平、注意力及適應力,找出不同孩子的特質。

這項訓練旨在協助教師找出學童特別需要支援的地方(如︰專注力不足),以及他們的強項(如︰視覺學習能力)。教師會因應情況,將課堂安排成混合坐姿、站姿及分組工作的模式,讓有ADHD特質的學生更容易專注課堂。

某些學生會因為上課時間太旱,導致「感官超載」(sensory overload)而疲憊不堪,學校因此容許學生有更大的自由度選擇上課時間。文章亦指出,點列式的筆記、備忘便條以及降噪耳機亦有助提升這類學生的學習能力。

《經濟學人》指,這種做法能在學校和工作場所變得更為普及,當人們對神經多樣性認識更深,不但能減少校園欺凌的情況,管理層亦可更了解這類人士的特質。神經多樣性的人士通常是專家,而非通才。他們在大型會議或過分嘈雜的教室中或會表現不佳,但非常善於同時處理多項任務、重複性的活動或是需要使用視覺的工作。

文章提到,當一個文化能夠接受人與人之間的差異,用開明的態度去看待社會所訂立的規則,才能讓不同的人發揮他們的特質。

Nursing Knowledge:

Symptoms are feelings or sensations a person has, whereas signs are observable characteristics.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