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24年5月9日星期四

香港的民生、科技發展

取締不適切居所的工作

佐敦華豐大廈火災釀成5死40傷,暴露不適切居所的防火問題。國務院港澳辦三年前所提出的五點期待之一是「切實解決劏房籠屋問題」,如今香港政府其實下了不少工夫,但仍有不足之處。

過渡性房屋方面,截至2024年2月,已投入服務的單位數目約有一萬二千個,包括在現有住宅樓宇內的項目、非住宅樓宇改建、新建項目以及酒店及賓館先導計劃項目。

第一批簡約公屋項目由其士和中鐵建設聯營承建,組裝合成箱在中國惠州製造。中鐵建設公司表示清楚知道興建項目是香港重點的民生議題,動用不少人員及技術,每天生產90台組裝合成箱。其士代表則稱這些項目的組裝合成箱,有近9成都可拆卸並重用,方便將來可搬去其他地方拆卸重用。

政府在2023年的施政報告,建議修訂在重建迫切性較高的舊區高樓齡樓宇,調低強拍門檻。當局已選定荃灣、灣仔、九龍城等七區舊樓林立的地區,將樓齡達50年或以上舊樓的強拍門檻調低。當局亦研究大型重建新機制,擬利用明日大嶼等的新發展區興建專用安置屋邨,用作賠償,以及將市區地積比跨區轉移,協助市建局推動重建和增加私人發展商的重建誘因。

新發展區的優勝劣敗

林超英一年前說︰「夏季西南風,經過漁塘,會將涼風吹到深圳。最應該反對新田填塘的,其實是深圳,要不然會熱到發瘋……國家十四五規劃講明要修復濱海濕地、生態文明建設、高質量發展,但目前新田科技城新方案則背道而馳。」

在2023的規劃版本,原來的創科用地,部分改為住宅用途,包括私營房屋。國際創科中心會否成為另一個數碼港,形成類似貝沙灣的樓盤項目?

如果濕地被填平,會否影響多元化深度旅遊及城市宜居度?

2015年,在《續綠中大》的訪談中,林超英被問及香港的可持續旅遊。他表示香港的旅遊業應該重質多於重量,不能只著重從旅客的飲食和購物中賺錢。旅客蜂擁過境購買紙尿片和奶粉的潮流,不出十年至二十年便會消失。政府要吸引來自更遠地方的旅客。除了飲食和購物,要做到多元化,讓人們有一千個理由到訪,例如進行考古、地質探索、遠足行山、棋類活動、參觀香港的大學和烹飪課程等等。

發展局公佈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,提出區內可提供超過50萬個新住宅單位,並興建北都大學教育城。政府希望將香港建造成為國際專上教育中心,估計在收生方面會增加,但真的會讓本地學生受惠?

土木工程拓展署2023年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文件,為洪水橋/厦村新發展區第二期發展的11幅公私營住宅用地申請放寬地積比率,並放寬其中5幅用地的建築物高度限制至最高在主水平基準上175米,以發展社福和商業等設施。當局指,擬議發展將可增加個住宅單位至合共26,862伙,預料大部份單位將於2030/31年入伙,亦即居民入伙初期,港鐵洪水橋站已落成。

發展與財政上的平衡

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,以節流為重點,把基建工程開支控制於財政上可持續的水平,在未來5年每年發債約950億至1,350億元推動北部都會區及其他基建項目的同時,「明日大嶼」交椅洲人工島項目會延遲展開。

本年度綜合赤字預計高達1016億元。相比於大多數外債高企的經濟體,財政狀況相對健康,但是低於香港在疫情前的水平。

貧者越貧,富者越富

滙豐的調查結果顯示,約六成內地富豪認為,香港是亞洲區內最理想的居住城市,勝過新加坡及首爾,並計劃在未來五年內移居香港。七成計劃移居香港的受訪者已經在港做出投資。本港吸引客戶落戶的主要因素為醫療服務、為子女提供國際化教育以及港經濟環境自由,利於客戶自身業務。

樂施會在2023年分析政府統計處數據,發現第一季度香港整體貧窮率達20%,超過136萬人處於貧窮狀態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