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

馮睎乾與張愛玲

    若從未讀過張愛玲的作品,馮睎乾推薦可以從她書寫香港的散文〈燼餘錄〉開始,文章描寫二戰期間,張愛玲與一眾港大同學的遭遇,由一開始為毋須考試而喜悅,到後來真正目睹死亡,才意識他們身處在恐怖戰火。張愛玲給不少人的印象,是關注個體,而較少觸及社會政治,如〈燼餘錄〉提到:「我沒有寫歷史的志願,也沒有資格評論史家應持何種態度,可是私下裏總希望他們多說點不相干的話。」但馮睎乾並不同意:一來她的《秧歌》和《赤地之戀》觸及1950年代中國大陸所推行的土地改革運動,也被視為反共文學;二來張愛玲的確更關注具體和真實的人性,但所謂的「少寫社會議題」,不過是把政治上的取向內化成個體角色的遭遇。我們當下雖然未見〈燼餘錄〉裏的戰火紛飛,但畢竟也算身處一個大時代,張愛玲筆下所強調的真實、揭露世間陰暗,可能正是這個年代還會讀張愛玲作品的意義。

文:韓祺疇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