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4年11月2日星期日

道德經譯文37

(經) 將要治理好天下而以有為治民, 我看是達不到目的的。天下是神聖的東西, 不可以有為, 有為的人一定會失敗, 加以把持的, 一定會失掉 (天下)。

(傳) 崔瞿問老聃說: "不治理天下, 怎麼使人心向善呢?"
        老聃說: "你千萬不要擾亂人心。人心, 壓抑它就消沉; 推進它就好高騖遠; 心志的消沉和好高騖遠之間會互相拘囚、殺傷, 而柔美的心志可以柔化剛強。人心飽受折磨時, 便焦躁如烈火, 憂恐如寒冰。人心變化非常之快, 頃刻之間可以往來於四海之外, 安穩的時候深沉而寂靜, 躍動的時候則懸騰而高飛。強傲而不可羈勒的, 只有人心啊! 從前黃帝開始用仁義擾亂人心, 於是堯舜勞累得大腿上沒有肉, 小腿上不長毛, 來供養天下人的形軀, 愁勞心思去行仁義, 耗費心血去規定法度。然而這樣還是不能改變人心 (使之向善), 於是堯將讙兜放逐到崇山, 將三苗投置到三峗, 把共工流放到幽州, 這樣也沒有治理好天下。到了三王的時代, 天下更是大受驚駭。下有夏桀、盜跖 (之類的惡人), 上有曾參、史魚 (之類所謂的善人), 而儒墨之徒都興起於世。於是乎喜怒互相猜疑, 愚智互相欺騙, 善惡互相非議, 荒誕真實互相譏諷, 而天下的風氣從此衰頹了。大德不一致, 而性命的情理散亂了; 天下愛好智巧, 而百姓多糾葛了。於是就設置了斧鋸、繩墨、椎鑿之類的刑具來制裁、擊殺和處決人。天下紛紛大亂, 罪責就在於擾亂人心。因此, 賢才隱遁在高山深岩之中, 而萬乘的君主憂懼於朝廷之上。當今世上被處死的人屍體堆積如山, 戴著刑具的人連連不斷, 受刑遭戮的人滿眼都是, 而儒墨之徒奮力呼嚷於枷鎖之間。唉, 太過分了! 他們這樣無愧而不知羞恥也太過分了。我不知道所謂聖智不是鐐銬上的楔木, 仁義不是枷鎖的孔枘, 又怎麼知道曾參、史魚不是夏桀、盜跖的先聲呢! 所以說: '棄絕聰明智巧, 天下就太平了'。"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