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越先進,社交網絡越普及,朋友之間的關係越不像樣。說起來似是陳腔濫調,卻是現時較首要需解決的問題。以前,不能時時見面,亦會致電給朋友。現在不知道對方是否忙於工作,很多時只會 Text 對方,疏離感加深了。
老師本是朋友的一環,不少老師都對自己有恩情,見面總一再延遲。舊同學的聯誼停暫了兩三年,自己亦沒有決心做發起人。多人聚會,吃喝玩樂,交流有限,但有好過無。同事日見夜見,可是存在利害關係,自己不敢表露太多,難成摰友。
宅在家的時間比較多,個人的父母緣比較深厚,我們仨確是內向型,活動不多。自己做零售業,假期不定,跨家庭聚會也不是可以時時出席。閱讀的確有益身心,寫網誌能讓朋友更認識自己,但不能藉此了解別人,欠缺雙向的交流。從小到大,從慢跑到游泳,總是獨個兒。有位朋友曾經對我說,自己一個運動能靜靜地思考,我就以此短暫忘記工作的壓力。
今年和朋友的約會少之又少,而且都是別人主動找我多。有一位小學同學在移民前,與我一起咬雞腿,無所不談,不經不覺已是兩句鐘。有一位中學同學非常有心,特地約我,在我工作地點附近共進午餐。他對我說,自己有眼疾,配了一副眼鏡也解決不到問題。社交媒體,人們只會報喜不報憂,欠缺人與人之間那種關懷。
年中,我想過進修。我詢問一位大學老師的建議,她教我如何準備。她見我很久沒上課,提議我在 Coursera 體驗一下,重拾學習的能力。多年前,我在理工讀副學士,當時有一位社工曾經幫忙過我不少。他現時在學校幫助、指導學生進修就業。我找他共享午餐,順道問他意見。他建議我在 LinkedIn Learning 試堂。我在十月的補假比較多,便登記上網課。雖然進度不太理想,但總開啟了第一步。
人與人,面對面相處,互動才能提昇。互動提昇了,對每個人的影響便加深。到最後,我和爸爸商量過後,覺得有關商業與科技的碩士課程不適合自己。自己之前從未染指商科,科技亦追不了,能否順利畢業都是一個問題。雖然,念頭是放棄了,在過程中亦了解到外間的趨勢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