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25年10月28日星期二

人不知,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

人家不了解我,我卻不怨恨,不也是君子嗎?

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

君子專心致力於基礎工作,基礎樹立了,「道」就會產生。

巧言令色,鮮矣仁!

花言巧語,偽善的面貌,這種人,「仁德」是不會多的。

謹而信。

寡言少語,說則誠實可信。

無友不如己者。

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。

禮之用,和為貴。

禮的作用,以遇事都做得恰當為可貴。

恭近於禮,遠恥辱也。

態度容貌的莊矜合於禮,就不致遭受侮辱。

敏於事而慎於言。

對工作勤勞敏捷,說話卻謹慎。

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

別人不了解我,我不急;我急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。

視其所以,觀其所由,察其所安,人焉廋哉?

考查一個人所結交的朋友;觀察他為達到一定目的所採用的方式方法;了解他的心情,安於什麼,不安於什麼。那麼,這個人怎樣隱藏得住呢?

君子周而不比。

君子是團結,而不是勾結。

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

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這就是聰明智慧。

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。

作為一個人,卻不講信譽,不知那怎麼可以。

見義不為,無勇也。

眼見應該挺身而出的事情,卻袖手旁觀,這是怯懦。

君子無所爭。

君子沒有什麼可爭的事情。

君使臣以禮,臣事君以忠。

君主應該依禮來使用臣子,臣子應該忠心地服事君主。

成事不說,遂事不諫,既往不咎。

已經做了的事不再解釋了,已經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,已經過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。

唯仁者能好人,能惡人。

只有仁人才能夠喜愛某人,厭惡某人。

惡不仁者,其為仁矣,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。

厭惡不仁德的人,他行仁德只是不使不仁德的東西加在自己身上。

觀過,斯知仁矣。

仔細考察某人所犯的錯誤,就可以知道他是什麼樣式的人了。

放於利而行,多怨。

依據個人利益而行動,會招致很多的怨恨。

不患無位,患所以立。不患莫己知,求為可知也。

不發愁沒有職位,只發愁沒有任職的本領;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,去追求足以使別人知道自己的本領好了。

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

他老人家的學說,只是忠和恕罷了。

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

看見不賢的人,便應該自己反省,有沒有和他類似的毛病。

古者言之不出,恥躬之不逮也。

古時候言語不輕易出口,就是怕自己的行動趕不上。

匿怨而友其人,左丘明恥之,丘亦恥之。

內心藏著怨恨,表面上卻同他要好,這種行為,左丘明認為可恥,我也認為可恥。

顏淵曰︰「願無伐善,無施勞。」

顏淵道︰「願意不誇耀自己的好處,不表白自己的功勞。」

已矣乎,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。

算了吧,我沒有看見過能夠看到自己的錯誤便自我責備的呢。

有顏回者好學,不遷怒,不貳過。

有一個叫顏回的人好學,不拿別人出氣;也不再犯同樣的過失。

人之生也直,罔之生也幸而免。

人的生存由於正直,不正直的人也可以生存,那是他僥倖地免於禍害。

仁者先難而後獲,可謂仁矣。

仁德的人付出一定的力量,然後收獲果實,可以說是仁德了。

中庸之為德也,其至矣乎!民鮮久矣。

中庸這種道德,該是最高的了,大家已經是長久地缺乏它了。

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。

自己要站得住,同時也使別人站得住;自己要事事行得通,同時也使別人事事行得通。

不義而富且貴,於我如浮雲。

幹不正當的事而得來的富貴,我看來好像浮雲。

多聞,擇其善者而從之;多見而識之;知之次也。

多多地聽,選擇其中好的加以接受;多多地看,全記在心裡。這樣的知,是僅次於「生而知之」的。

直而無禮則絞。

心直口快,卻不知禮,就會尖刻刺人。

人而不仁,疾之已甚,亂也。

對於不仁的人,痛恨太甚,也是一種禍害。

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。

不居於那個職位,便不考慮它的政務。

學如不及,猶恐失之。

做學問好像生怕趕不上,還生怕丟掉了。

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

不懸空揣測,不絕對肯定,不拘泥固執,不唯我獨是。

逝者如斯夫!不舍晝夜。

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呀!日夜不停地流去。

知者不惑,仁者不憂,勇者不懼。

聰明人不致疑惑,仁德的人經常樂觀,勇敢的人無所畏懼。

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

實踐仁德,全憑自己,還憑別人嗎?

內省不疚,夫何憂何懼?

自己問心無愧,那有什麼可以憂愁和恐懼的呢?

浸潤之譖,膚受之愬,不行焉,可謂明也已矣。

點滴而來,日積月累的讒言和肌膚所受、急迫切身的誣告都在你這裡行不通,那你可以說是看得明白的了。

政者,正也。子帥以正,孰敢不正?

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。您自己帶頭端正,誰敢不端正呢?

夫達也者,質直而好義,察言而觀色,慮以下人。

怎樣才是達呢?品質正直,遇事講理,善於分析別人的言語,觀察別人的容色,從思想上願意對別人退讓。

先是後得,非崇德與?攻其惡,無攻人之惡,非修慝與?一朝之忿,忘其身,以及其親,非惑與?

首先付出勞動,然後收穫,不是提高品德了嗎?批判自己的壞處,而不去批判別人的壞處,不就消除無形的怨恨了嗎?因為偶然的忿怒,便忘記自己,甚至也忘記了父母,不是糊塗嗎?

如不善而莫之違也,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?

假若說的話不正確而也沒有人違抗,不近於一句話便喪失國家麼?

人而無恆,不可以作巫醫。

人假若沒有恆心,連巫醫都做不了。

君子和而不同。

君子用自己正確意見來糾正別人的錯誤意見,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處,卻不肯盲從附和。

小人難事而易說也。說之雖不以道,說也;及其使人也,求備焉。

在小人底下工作很難,討他的歡善卻容易。用不正當的方式去討他的歡喜,他會歡喜的;等到他使用人的時候,便會百般挑剔,求全責備。

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。

說得多,做得少,君子以為恥。

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其不能也。

不著急別人不知道我,只著急自己沒有能力。

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。

拿公平正直來回報怨恨,拿恩惠來酬答恩惠。

躬自厚而薄責於人,則遠怨矣。

多責備自己,而少責備別人,怨恨自然不會來了。

小不忍,則亂大謀。

小事情不忍耐,便會敗壞大事情。

吾嘗終日不食,終夜不寢,以思,無益,不如學也。

我曾經整天不吃,整夜不睡,去想,沒有益處,不如去學習。

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

主張不同,不互相商議。

辭達而已矣。

言辭,足以達意便罷了。

益者三友,損者三友。友直,友諒,友多聞,益矣。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損矣。

有益的朋友三種,有害的朋友三種。同正直的人交友,同信實的人交友,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,便有益了。同諂媚奉承的人交友,同當面恭維背面譭謗的人交友,同誇誇其談的人交友,便有害了。

不學禮,無以立。

不學禮,便沒有立足社會的依據。

性相近也,習相遠也。

人性情本相近,因為習染不同,便相距懸遠。

敏則有功。

勤敏就會工作效率高、貢獻大。

道聽而塗說,德之棄也。

聽到道路傳言就四處傳播,這是應該革除的作風。

子日︰「有惡︰惡稱人之惡者,惡居下流而訕上者,惡勇而無禮者,惡果敢而窒者。」

孔子憎恨一味傳播別人壞處的人,憎恨在下位而譭謗上級的人,憎恨勇敢卻不懂禮節的人,憎恨勇於貫徹自己的主張,卻頑固不通,執拗到底的人。

小人之過也必文。

小人對於錯誤一定加以掩飾。


楊伯峻《論語譯注》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